网站首页 | 院长信箱
学院新闻
>> 学院新闻
互联网爆炸时代,如何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

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看到的信息太多了,微信公众号这个新闻那个新闻的…… 我该怎么像挑选喜欢的歌一样,从繁杂的信息里找到那篇自己想读的文字呢?

  的确,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把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,那就是多线程任务也开始考验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了。
 
  在从前,看书这种相对私密、封闭的行为因为载体的改变而面目全非。

 
  资讯爆炸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它有多严重呢?
 
  表面上,我们获取资讯的时候关注内容质量、作者调性,但衡量资讯推荐产品,最核心的维度是推荐效率和发现效果。
 
  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变革。第一个是印刷术的推广,让知识低成本地传播,在一定层面上达到公平。第二个变革是互联网的发明,进一步降低传播成本的同时,还降低了内容创造的成本,产生了大量的内容。第三个变革是人工智能,它让我们有机会用很高的效率处理大规模数据。
 
  Internet已经30岁了,如果说互联网的第一个十年是在拼入口,第二个十年是在拼技术,第三个十年是在拼数据。
 
  是的,我们关注的信息点都淹没在了海量的信息之中。要解决这个矛盾,其实并不很难。
 
  首先,我们可以关注各大新闻客户端的早晚报,快速获得每天的热门资讯。
 
  其次,关注垂直领域优秀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,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对热点事件,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度解读。
 
  再者,关注喜欢的作者。对喜欢的作者进行持续关注,同一个作者在不同平台会开设专栏。但是同一个作者的风格是不会改变的。
 
  最后,不妨买本书来读一读。因为,我们在进行碎片化的阅读的时候,通常缺乏思考,而整块的内容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阅读的框架。
 
  补充说一下,即便在今天这个内容大爆发的日子,内容发布和生产极度碎片化和分散化的日子,在这个看似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制造者的日子里,我们恰恰不应该忽视编辑的力量。编辑在整个内容传播过程中的作用,并没有淡化,反而有更强的需求。
 
  人人都是创作者,这点没错,但成功与否,仍然取决于内容编辑。虽然,人人都可以成为自主选择内容的编辑,但只有专司,精于选择的人必然会成为职业的编辑。

作者: 刘洋 责任编辑: 马宁